中心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育 >> 中心概况 >> 正文
通识教育
时间:2023-11-10

一、基本理念

 通识课程以“博雅、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精神与内容蕴义,重视学生的终身素养与核心能力培育,期望给予学生完整的人格教育及公民教育,以达到“游历阳光・君子行健”的愿景,从而实践阳光校训。

 

 在大学本科教育中,通识教育可以看成是在人才培育方案对分科专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融通,因此其基本特色在于博雅与跨域整合两种性质,并强调知识的多元结构与实践应用。基于以上理念,并结合阳光学院打造一流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愿景,阳光通识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五点:


  • 审美力: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生态都能建立良好关系并和谐相处。

  • 思辨力:独立思考的析辨能力与价值判断的智慧。

  • 沟通力:表达、倾听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合作力:跨领域团队的协同与领导能力。

  • 行动力:具备高感性与高理性,勇于冒险,积极任事,实践理想。

   二、通识课程的两大模块

 

  1. 通识美育类模块:包括文学、音乐、戏剧与其他艺术类。

  2. 通识其他类模块:包括“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体育类”四类课程。


 

   三、通识课程开设原则

 

  1.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互补互成:“通识课程专业化,专业课程通识化”。阳光的通识课程由通识中心整体规划、执行与管理,并协调各学院相关业务完成之。通识开课以中心师资及各二级学院师资为主,外聘师资为辅,线上慕课为次。

  2. 通识课程开设有三个取向:专业学科知识与思维取向;整合跨学科的知识应用取向;关注当代社会潮流的议题取向。

  3. 通识课程之开设应符合基础性(学术内涵)、多元性(跨领域)、统整性(内容连贯)之原则,注重深度与广度,结合理论与实践。常识性、工具性、技术性、休闲性课程,不属于通识课程开课范围。



   四、通识课程的教学原则


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符合以下的原则和要求:

 

  1. 通识课程是一种统整形式的课程与教学,可透过协同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跨域学习及多元探索。教学方法应避免纯操作技巧的教学内容,注重启迪思路,讲解方法和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环节讲求多元化,情境化,尽量降低教师单方面讲授的比重,善用校内外展演活动等多种形式,利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

  3. 通识课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及实作能力,运用各种表现、设计、服务及展演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与反思学习去掌握知识发展及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提升审美意识。

  4. 通识教学宜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减少记忆背诵的笔试。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应真实反映整个学习过程。 

 

 

上一篇:中心概况
下一篇:没有了